PILOT SUPER 500|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在漫長的鋼筆歷史當中,總有一些經典設計能夠被人一眼認出。這些筆款的書寫性能或上墨效率也許未必出眾,但特別的設計卻永遠不減丰采。
Pilot Super 500,是百樂在1959年所推出的Super家系旗艦款式,超大片的嵌入尖有著西華的影子,但在尺寸或外型上都更顯霸氣。Super 500最初有著全黑覆以生漆,以及金蓋黑身的兩種款式,兩者定價皆為5000日圓,並無等級高下之分。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更欣賞全黑款式在筆夾周圍的設計。另外,Super 500也曾小量生產了金蓋灰身的款式,存世極為稀少;我曾在二手市場中看過超過日幣20萬的成交價格,在行家間頗為搶手。

無標題

Super 500的作工就我個人而言其實不算太好——使用的膠料品質不夠扎實、嵌入尖周圍的接縫處也偶爾可見誤差,然而考量當時射出成型的技術也許未臻成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也許不應苛求?

無標題

Super 系列所使用的上墨系統,一般被稱為「開關上墨」,同樣是屬於擠壓墨囊上墨的構造。筆身內有一金屬管,金屬管的上端有一開關構造可以帶動內部的壓片來擠壓墨囊。這個內管個人至今尚未掌握內部構造,據說並不容易維修;使用上建議不要在洗筆時太快速地反覆撥動,以免內部壓片夾到墨囊會導致機構卡死。

無標題

Super 500的墨囊並不容易更換。墨囊被安裝在握位中的一截轉接座上,而轉接座的另一端則固定於筆舌後端。由於這個轉接座被深埋在握位當中,平常並不容易單獨取出,大多時候仍需要從前端將筆舌連同轉接座一起向後推出進行更換。然而Super 500的筆舌安裝頗為穩固,且可能受內部殘墨膠合影響,許多時候其實並不容易維修,稍有不慎更可能折損尖體,是我個人也非常不喜處理的構造。

無標題

雖然Super 500的產期不長,但這樣美麗的形象確實深植人心。1995年百樂推出了限量350枝,定價60000日幣的復刻款式Ultra,雖然上墨機構已經改為現代吸卡構造,但最經典漂亮的筆尖和筆夾造型都是原汁原味。其他小廠家也曾以Super 500為原型,製作出相似的筆款,如上圖中紅色的4622兜木製作所和黑色的ELLIOTT理想萬年筆本舖,都是個人所藏的難得樣本。

無標題

Super 500被部分筆友譽為日本50年代筆王,在我看來確實有那樣的分量,至少在日本筆的歷史中是絕對經典且特別的一款。很高興近期終於將他加入了我的小小收藏行列,豐富了我始終缺乏的戰後百樂一塊。

戰後復甦,PILOT 53R|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歷史上的每一場戰爭,都是屬於全人類的悲劇。在這樣大規模的殘忍、不理性之下,整個社會都連帶受到嚴重的影響。鋼筆在過去作為必要的民生用品,若細究其歷史自然會讀出當時的社會面貌,而這也是我個人在收藏古董筆的過程中最為重視的環節。過去曾介紹過有關日本戰間期鋼筆的概念和玩賞要點,今天要分享的這枝筆則可謂日本戰後鋼筆的代表性作品。

無標題

西元1952年(昭和27年),日本政府放寬了對貴金屬的管制禁令,這象徵了戰後社會的逐漸復甦。1953年,百樂推出號稱傾全廠之力的技術結晶——PILOT 53R;這是日本戰後的第一款金尖鋼筆,某種意義上似乎昭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無標題

PILOT 53R承襲自戰爭期間的49R,有著特別的壓花筆夾(日本筆友似乎稱之為菊座クリップ?),至於上墨系統和色彩的變化則超乎想像的複雜。與現在的產品設計思維不同,過去百樂會在單一筆款型號中,生產各種不同的上墨機構;就目前我所見過的53R而言,便有拉桿的T式、純滴入式的S式、日本滴入式的O式、Plunger的P式、如OMAS老筆幫浦上墨的D式,甚至有COMBO雙用筆存在。顏色方面除各類膠料顏色以外,也有覆以生漆蒔繪的高級款式,或不同金屬材質的搭配。更複雜的是,早年百樂曾在印度、泰國等地設廠,各地所生產的53R筆款也各有不同的設計和筆身刻字。

無標題

像這般複雜的系統,要湊齊各類款式當然不簡單,因此最好的收藏策略便是鎖定當中最為特別、罕見的款式,然後準確的出手。在53R家族中,撇除蒔繪筆款不談,最高級的款式應該就屬全實金和半實金兩款。今天分享的這枝是相當難得的半實金53R,筆蓋、拉桿、中環、尾環等金屬飾件皆為實金打造,每處都有14CT的字樣,極為罕見。在Fountain Pens of Japan一書中曾提及此款式,但也僅有文字上的說明,沒有實物照片。過去我主要的收藏標的雖然都是戰前老筆,但遇上這樣難得的物件也不免眼睛一亮,非常感謝筆友禮讓讓我得以入手。

無標題

不同於戰前鋼筆歷經戰火的自然限量,戰後的鋼筆因為存世量較多,很多款式便不受藏家重視。然而若不限於收藏用途,較為近代的產品受惠於加工技術的進步及設計思維的改變,其實也有著許多獨具巧思的筆款有待筆友們去認識,性能上也更適合投入日常的使用。謹希望藉這枝戰後佳作喚起大家對於戰後鋼筆的興趣,同時也希望世上的戰火能夠早日平息。

Pilot Capless C600MW|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Pilot初代Capless-C600MW^

在現代鋼筆世界中,Pilot的Capless已經是無蓋設計的代名詞,然而早在1930年代,義大利Aurora的Asterope和法國Pullman等筆款都早有著這種「無分離式筆蓋」的類似概念。 這類鋼筆的訴求我想無非是方便單手操作、避免筆蓋遺失等目的,但如何保持筆尖處的氣密而使之不易乾涸則為難點所在。30年代筆款所採用的設計大多為「上掀式」的外蓋;當筆尖推出時機構能頂起外蓋,收回時則將外蓋拉回復位。這樣的設計雖然已經能夠一定程度的克服筆尖乾涸的問題,但在60年代,Pilot的Capless給出了更優雅的答案。

無標題
關閉狀態^
無標題
半開狀態^

1962年,Pilot打造了他們的第一枝「迴轉式」Capless原型筆。不鏽鋼材質的流線筆身,搭配極為複雜的筆尖伸縮機構設計,似乎呼應著人類在那個年代對於太空的狂熱。而其中最獨特的「滑帶式」氣密構造,則展現出了全新時代的工藝設計。當筆尖機構旋出時,開口處一片薄而有彈性的帶狀金屬片構造即會往內滑入,使開口暢通。

無標題
筆尖旋出狀態^

1963年,Pilot推出了商品化的第一彈Capless鋼筆,型號C600MW。筆身以能夠引伸加工的鋁材製成,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表面則以Pilot專利註冊之陽極處理方式——Metaruby,產生了非常漂亮細緻的緞面外觀。

無標題
筆身兩側圓點裝飾^

初期在筆身兩側的點狀裝飾件是白色的,後來因為與西華有商標上的衝突故很快地改為黃色。C600MW的型號編碼中,C是Capless的縮寫,600則為定價日幣6000元的意思;M是陽極工法Metaruby的縮寫,W則代表筆身內的Double卡水收納構造。

無標題
Double卡水收納構造^

這枝筆款中有一個灰色塑料配件,兩端各能夠固定一只當時規格的卡水,讓使用者能夠收納於筆身中增加日常書寫的續航力。這個小配件稍嫌不起眼,如果有筆友有意尋找這款鋼筆,必須特別注意這個配件是否完整。

無標題
筆尾字樣^

這款Capless的筆尾塑膠件常見有灰色和黑色,上面有筆尖尖幅及色號字樣,根據資料更有白色的Prototype存世。1964年,Pilot另外發表了包金版本的C1000GW,是一枝經典華麗的筆款。以這枝鋼筆為基礎,Pilot還在同年度因應東京奧運,發表了限量20枝的蜻蛉塗款式。紅色底漆加上金色紋路,展現了日本傳統工藝和當時工業設計間的完美結合,相當動人。有幸在日本拜見過一次實物,可惜當時和預算有段距離,無緣入手。

無標題
與後繼款式CL-200SW合影^

時至今日,Capless早已發展成相當精彩完整的系統,各種顏色和設計都令人目不暇給。早期的Capless由於耗材規格停產且不易維修,站在實用的角度而言或許已沒有追逐的必要。然而若是對於鋼筆的發展沿革有興趣的話,個人非常推薦去了解一下Capless的款式流變。許多有趣的設計和想法都能看到Pilot的用心,以及日式工業設計中獨有的精巧細膩之處。

スワンA式No.2|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日本國產鋼筆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左右,當時由於日本尚無自製筆尖的能力,因此筆尖大多由英國或是美國輸入,並在當地與筆身組裝後進行販售。在戰前,號稱日筆御三家的廠牌分別為スワン(SWAN)、サンエス(SSS)、パイロット(PILOT),而今天所要介紹的這枝鋼筆便是スワン的早期筆款。

スワン由伊藤農夫雄創立於淺草一帶,剛開始所生產的鋼筆是類似Onoto的款式,筆身上有隻非常漂亮的天鵝刻印,價格則不到同期正版Onoto的一半,頗受好評。由於當時的日本筆尚處於抄襲、模仿的階段,而スワン更是當中特別勇於「致敬」的品牌,不只抄襲了Onoto的Logo樣式乃至廣告標語,更直接使用了Parker的彩帶Logo和Lucky Curve筆舌設計,相當大膽。另外,遠在美國的Mabie&Todd也曾與スワン有過官司纏訟,後來由於スワン所創立的時間早於Mabie&Todd旗下天鵝筆輸入日本的時間而得以繼續經營,但據說當時日本則開始以「本スワン」來稱呼正宗的Mabie&Todd天鵝筆。

無標題

今天所分享的這枝仿Onoto款式,同樣採用雙層硬橡膠筆舌和拔蓋設計。筆身關節處有直紋滾花,與Onoto上常見的方格紋稍有不同,於筆尾和握位後端則有繩索紋裝飾,相當優雅。其中,最漂亮的部分莫過於筆身上清楚的天鵝刻印以及款式字樣:"THE NEW SWAN NON-LEAKABLE FOUNTAIN PEN M.I&Co. A No.2″。

無標題

筆身儲墨構造為日本滴入式,比較特別之處在於尾鈕有一插銷打入固定,與Onoto設計相同,在拆卸前需要先擊出插銷。這樣的設計在日本滴入式鋼筆上偶爾可見,但都是出現於較為早期的筆款,後來便漸漸取消了這項設計。就維修的角度來看,這類百年古董大多脆弱,尤其是早期日本鋼筆的用料並不如歐美筆款一般扎實,在取出插銷的過程其實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基於文化保存的理由我決定保持原狀,不進行拆卸維修。

無標題

スワン的產能龐大,一年能夠生產超過20萬枝鋼筆,攻佔日本60%的鋼筆市場;考量到當時的鋼筆製品大多以手工製成,確實產能驚人。儘管如此,スワン的業績也在戰後逐漸衰退,榮景不再。スワン公司最後曾在1991年時委由Pilot以Pilot Custom (FK-300R-BN)為底,製作了一款外有金銀包覆的外銷筆款,並在筆尖打上SWAN刻印,在那之後便消聲匿跡,再不曾生產以天鵝為名的鋼筆。

一直以來,我非常希望能夠取得一枝スワン的早期筆款,因為我個人尤其喜歡仿Onoto造型的日本鋼筆,對於スワン筆身上的天鵝刻印也頗有好感。如今終於如願以償,讓我得以藉由這枝筆拼湊日本充滿活力的鋼筆歷史。

[万年筆]丸善150週年紀念特輯

DSC06777

書是知識的載體,筆則是想法輸出的媒介,於百年前引進歐美鋼筆至日本,而後掀起書寫文化革新的丸善書店,今年150歲了。關於丸善書店與Onoto鋼筆之間的故事總令我再三回味,而今年適逢丸善書店150週年,一直想針對這個主題再寫些什麼,日子忙起來這年竟已將近尾聲。倉促成文之際許多故事一時尚不及考證,只能就手邊有限的資料稍作分享。

-丸善與Onoto-

DSC06779

說到丸善書店,不能不提到梶井基次郎的短篇小說「檸檬」,那在一片頹靡破敗氣息中絢爛爆發的檸檬炸彈令人印象深刻,而今年丸善所推出的一系列紀念商品也大多以檸檬的鮮明形象為主題。據小說中的描述,丸善書店陳列著各式時髦的用品,如香水瓶、煙斗⋯⋯從其他地方留存下來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西方打扮的人們穿梭其中,選購各種鋼筆文具,由此可以一窺日本在西化初期的風情,而丸善正是幕後一大推手。

1907年丸善引進了來自英國的Onoto鋼筆,雖然在先前便有陸續引進Caw’s的針筆、Waterman滴入式鋼筆等產品,但具有先進的上墨機構,以及各方面做工成熟的Onoto Self Filling Pen讓丸善開始大力推廣這新時代的書寫工具。如今留存下來的各種廣告文宣都足以顯示當年丸善的企圖心。閱讀這些廣告上浮誇的內容其實相當有趣,印象中例如「Onoto就是太陽」、「如大空中閃閃發光的獵戶座一般風靡鋼筆世界」這樣的標語,原來鋼筆曾經是這麼潮的配件。據夏目漱石所著的<余と万年筆>一文中所述,當時丸善一天甚至能夠銷售上百枝鋼筆,而市面上已經有非常高價的鋼筆以及所謂收藏的概念。

DSC06800

早期的日本國產鋼筆大多從「參考」歐美鋼筆的設計開始,而當時最為風行的Onoto鋼筆自然也成為日本筆廠爭相模仿的對象。大多數1910年代的日本老筆都類似Onoto Self Filling Pen的款式,丸善曾就這種仿冒的風氣刊登了抵制仿品的廣告。有趣的是,無論參考哪種造型的鋼筆,許多日本老筆都採用同一種古怪的機構,現在筆友一般稱其為日本滴入式鋼筆:於筆桿內有著名為阻墨桿的構造,這根阻墨桿藉由尾鈕的旋擰達到前後移動以阻斷墨道的功能,但實際上墨的方式仍是旋開握位直接注墨的滴入式。這樣的構造在尾部有著防漏的軟木構造,是需要定期更換的耗材,另外於書寫時需要先行旋開尾鈕開啟墨道,絕對不算方便使用且容易維護的設計。然而就機能上而言,這樣的設計或許有其實用性:早期的筆舌在墨流的控制與空氣交換的性能並不好,無論是漏墨或墨水下不來,阻墨桿的存在恰好能夠進行手動的調節。關於這種構造的由來眾說紛紜,但若對日本鋼筆的歷史稍有認識,應該不難想像這個構造與Onoto的負壓結構之間有著某種關係。

-Maruzen Orion-

DSC06796

在<万年筆の印象と図解カタログ>一書中有篇名為<オリオンに感謝す>的文章,這枝Orion鋼筆或許能夠解答以上問題。這篇文章由一位從事買賣的商人投稿,內容提到他因為工作上的需求,需要挑選一枝鋼筆。然而當時的進口鋼筆於他而言實在太貴,經過好一番掙扎剛好遇到新推出的Orion鋼筆,相對低廉的價格、外國進口的品質,令他讚不絕口之餘甚至心生感激⋯⋯據當時廣告紀載,Onoto最基本的款式在日本的售價為金六円,對比當時物價絕對不便宜,然而隨著大眾對於鋼筆的需求日增,為了增加銷量、普及鋼筆的使用率,丸善於1910年代向英國De La Rue公司訂製了一批廉價版的Onoto鋼筆,其中的負壓機構被簡化,只留下桿子與前端阻墨的功能⋯⋯這就是Orion的由來,當時的售價為金貳円八十錢,而這樣的設計或許也成為了日後日本國產滴入式鋼筆的起源。Orion鋼筆目前已知的存世樣品極少,而且是一枝只能在日本找到的英國筆,我曾在筆展上請Euro Box的藤井先生代為尋找但他表示太困難了,連他也只見過兩次實物。然而就在今年的第三天,2019年1月3號,這支筆卻自己找上門了。黑黑舊舊的筆身,依稀難辨的筆身刻印,比Onoto Magna還高的開價卻令人別無選擇,儘管筆身上遍尋不著與Onoto的關聯,但Made in London的字樣已經暗示了其不凡身世。

DSC06792

筆身刻印:「"ORION" FOUNTAIN PEN MADE IN LONDON」,尾鈕上的壓花不是一般Onoto常見的方格紋路,而是類似一條綁繩的斜紋,是我最喜歡的設計之一。

DSC06793
DSC06791

筆尖刻印:「"Orion"|London 14CT」。調性柔軟,符合當時日本人的書寫習慣。

DSC06794
超長的阻墨桿,內部並無負壓構造。順道一提,阻墨桿的長度,以及尾鈕是否有Pin固定是日本滴入式老筆斷代時的重要依據,這枝Orion的尾鈕與一般Onoto一樣有著保護機構的插銷。
-Athena-

DSC06797
DSC06798

丸善也曾自行以Athena的品牌生產鋼筆及墨水等周邊產品,款式大多「參考」自歐美筆款,包括Onoto造型的筆夾、西華勝利尖、Waterman安全筆等等;也曾有過飾以蒔繪的筆款,但品質大多一般。手上這枝少見的蒔繪樣品上方所繪製的圖案為「竹に虎」,語出佛家似乎有覓一處安穩居所的意涵。相同的主題也曾見於其他蒔繪作品上,可惜漆面品質不佳,經年已經看不出老虎原先的紋樣。

無標題

書店是個純粹而美好的角落,在紛擾的城市當中能有一方空間是專為精神、專為知識所在是何其難得。走過150年的丸善書店,或許還稱不上非常古老,但能夠經營文化事業這麼長一段時間,已實屬不易。如今的丸善仍作為文化的支持者,並同時販售一些品質優良的文具、民生用品,論時髦或許已不若當年,但卻比起書本記載中的那高級、消費與一般民眾稍有距離的丸善,更增添了些許生活氣味,我想書店總是這樣平易近人的好。

石商店四菱|日本鋼筆史

DSC06217
古物的收藏精彩與否,和故事拼湊的完整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玩賞日本老筆的過程中不免有這樣的體會。一般所謂「物以稀為貴」,然而戰前日本的小廠林立,太多的小品牌早已湮沒在時代的浪潮裡;這些名字至今仍不為筆友們所知,偶而出現也往往不得市場青睞。目前市面上的日本筆專書中,由Sunami先生所著的Fountain Pens of Japan算是資料量最為龐大的一本,裡面被介紹到的品牌也因為故事完整,大多比其他小廠看高一線,有著更高的知名度與成交價值。在日本老筆的世界當中,撇除近代我們所熟知的日筆三大家之外,「石商店四菱」應該是較為東西方筆友所追逐的品牌之一。

DSC06209
石商店四菱創立於1925年,旗下召集了一批職人集團,生產各種結合日本傳統工藝的絕美鋼筆。舉凡各式漆塗技法、螺鈿拼花、50年代大量出現的蒔繪作品,甚至精雕細琢的象嵌工藝,在Fountain Pens of Japan一書中都有相當豐富的實物樣品以及書面資料留存,不只指引了筆友們關於四菱鋼筆的收藏方向,也讓人得以一窺那個時代鋼筆工業的精彩蓬勃。

DSC06205DSC06212
四菱的蒔繪等級與漆塗品質,平心而論較國光會仍有很大一段距離,對比現代蒔繪作品的華美也稍微平板樸素了些,然而老蒔繪的韻味總令人一見傾心,整體畫面的佈局、氣質很直接地傳達了美的意識,無怪乎成為筆友們追逐的目標。日前為筆友居中牽線,有幸自日本取得一枝相當精彩的四菱大號蒔繪作品,搭配的20號筆尖也是目前資料中所記載最巨大的尺寸。根據Fountain Pens of Japan一書的說法,這系列大號蒔繪目前僅有寥寥幾枝樣品存世,是四菱鋼筆中的頂級標的。

DSC06221
依目前存世的樣品看來,四菱旗下有多位蒔繪繪師,於不同主題上各擅勝場;有人專攻禽鳥,有人擅長花草山水。何其幸運,我在短時間內也為自己取得了另一枝相同繪師的作品,這兩款作品都是由繪師——朝雪所繪製,其中一枝還在落款旁加上了「七十翁」的字樣,或許能作為日後年代考據的線索之一。關於這名繪師目前仍未有更多資料,只能從書中可以看到另一款以「御所車」為主題的大號作品,於此人六十七歲時所繪製。

DSC06215
石商店四菱於1984年隨著創始人仙逝而走入歷史,相較於其他小廠算是相當長壽的了。據統計,四菱共生產了七十種以上的款式,以收藏的角度看來是非常具挑戰性的主題;本次所分享的筆款屬於其中較為高級的蒔繪作品,但其他運用漆藝堆疊技法,或是挑戰傳統轆轤技術的特殊造型筆款,也皆有可觀之處,都是進入日本老筆世界後難以忽略的瑰麗風景。

再見平成,御大典紀念|日本鋼筆史

DSC06202
再過不久,「平成」就要劃下句點。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告別平成與青春」的文章,頗有所感。日本實為一文化輸出大國,細數自己從小到大所接觸的媒體、器物等等,來自日本的內容有著極高的佔比。甚至到了現在,日本近代歷史與鋼筆的互動關係,也成為我收藏的主要方向。

DSC06195
去年筆友讓予我一枝相當特殊的日本老筆,從筆身上的「御大典紀念」字樣以及鳳凰圖案可以清楚知道,這是一枝以日本天皇即位為主題的紀念筆。依各年代的特徵判斷,該位天皇應是指昭和天皇,時間大約在1920年代後半。

DSC06198
筆身上的金屬浮雕素雅精緻,「入道謹製」的字樣則述說了一段不為人所記憶的歷史,這位手藝不凡的職人究竟是何許人目前仍不得而知,然而當時精心製作這枝筆的心境,相必同今日一般崇敬非凡。

DSC06199
玩賞著這樣的一枝筆,不免感慨這些事物竟能在世上留存如此長的一段時間,直至年號更迭、物是人非。我想起一位前輩總說——在這匆匆的時光裡,每個人都只能短暫保管這一切。乍聽之下或許有些感傷,然而這理所當然的現實卻也讓我更懂得珍惜這一切相遇。再見平成,你好令和。

“OLIVER"|日本鋼筆史

DSC06255

在翻閱 Fountain Pens of Japan 一書時, 裡面提到了一個廠牌使我相當在意——OLIVER,號稱是日本最為古老的鋼筆品牌,最早可追溯至1905年。當時日本尚無自製筆尖的技術,OLIVER便搭載美製筆尖進行販售。在書中所刊載的筆款是一枝相當優雅漂亮的安全筆,盒子上有著極具西方色彩的印刷。這間筆廠存世的筆款非常稀少,一位精於日本老筆收藏的筆友甚至表示不曾見過實物,然而就在日前偶然的機會下,我從日本拍賣網站意外取得一枝樣品,也讓我終於有機會實際接觸這神秘的品牌。

DSC06251

這枝筆的狀況非常好,不只刻字清晰可見,漆面也保持的相當完整。筆夾覆以黑色生漆、頭尾呈錐狀角度,可以看出一些30至40年代的流行元素。對比資料上的1905年,這間筆廠存世的時間至少橫跨三十多年,能見度如此之低實在叫人費解。

DSC06253

由於考察資料有限,在此只能稍作分享,若有更詳細的資料還請不吝分享指教。這枝筆是去年年末的封關筆,現在想來似乎為精彩的2018年劃下了一個美好句點。

[万年筆]矢立式万年筆之貳|日本鋼筆史

DSC06263
先前曾介紹過被稱為「矢立式万年筆」的過渡時期產物,在鋼筆引進日本初期,因為外來文化的衝擊與內化因應而生。個人對於這類具有時代背景意義的鋼筆特別有好感,日前有幸又入手了一枝不同型式的矢立式万年筆,相較於上一枝帶有些許オノト色彩的設計,個人認為這枝和傳統使用的矢立有著更類似的構造。

DSC06264

日本滴入式構造的尾鈕上有著固定於外管後端的螺紋,筆身本體能夠被完整收納於外管當中,予人一種近似刀具的聯想。握位有些20年代流行的味道,雖然這類老筆年代皆難以考證,有時仍能從這些線索推敲一二。

DSC06266

DSC06267
印章和印泥可合為一體固定於外管上端,是個極為小巧方便的設計,然而就這部分我其實更欣賞上一枝將印泥擬作墨壺的設計。

DSC06117
筆身上的刻字:’FORMER"  MATSUI & CO,是我未曾聽過的品牌,如有任何資訊還請不吝分享。

DSC06116
前一陣子我非常堅持於收藏數量的精簡,希望能慢慢將手上所持有的鋼筆數量減少到20枝左右。然而一位好友勸我多加嘗試,人總在加加減減過後才能真正發現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雖然經手過的筆款數量逐漸增加,直到現在我仍無法確定自己所專注的方向,一方面追求著極致美好的日用筆,一方面則又為日本老筆的歷史著迷,收了些或許並不那麼適合日用的藏品。但就在這來回擺盪的過程中,兩個方向都逐漸有所累積,對於一支筆的進出去留也比過去有了更快速而個人的判斷。從收藏心境的變化認識自己,似乎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万年筆]矢立式万年筆|日本鋼筆史

DSC04218
「矢立」,原指一種戰場上用以放置箭矢的道具,遠在鐮倉時代,兵士將簡單的硯和筆墨攜帶在矢立之中,於是有了「矢立の硯」這樣的說法。矢立一詞在日後引伸為能夠隨身攜帶的文具組,其構造主要分為兩部分——筆筒與墨壺,筆筒用以收納筆具,而墨壺則裝入蘸有墨汁的綿布,書寫前將清水滴入墨壺即可用毛筆蘸墨書寫。矢立的外觀隨著時代演進有著多種變形,例如能夠像扇子一般開闔的「檜扇型」、外掛存放印章等小物容器的「印籠型」,以及隨著商業繁盛而出現的——帶有算盤、秤等商用道具的矢立等等。如今在古物二手市場仍能發現許多材質、形式各異的矢立,其中最常見的大概是江戶時代所流行的,形如柄勺的矢立。

好長一段時間裡,矢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隨著日本西化風氣漸盛,毛筆被西方傳入的鋼筆所取代;明治四十一年十二月七日開放公文書使用西洋墨水(インキ)以後,更宣告了鋼筆時代的來臨,丸善在読売新聞上大大的刊登著「執務上的一大進步、インキ及萬年筆の時代來る」,鋼筆的使用一時蔚為風潮,矢立則自歷史中黯然退場⋯⋯

然而歷史是個連續的過程,其中有著許多的過渡與折衷,本次要介紹的鋼筆便是在這筆具發生重大革新之際所誕生的過渡產物——「矢立式万年筆」。顧名思義,這是一枝有著矢立形式的鋼筆,當鋼筆剛傳入日本時,大眾對於這種「洋玩意」的接受度並不是那麼高,某種混雜的困惑與焦慮催生了這和洋一體的鋼筆。這段過渡期大約介於1910年前後,在這之後由於日本的西化更甚,矢立式万年筆也終於消失。

DSC04219

DSC04220

從外觀來看,以硬橡膠車製而成的巨大筆身足足有16公分長,M800與之相較下明顯小了一圈。筆蓋上掛著如印籠型矢立一般的分體構造,筆身上有著刻字「"KEY" SAFETY FOUNTAIN PEN R. T. & Co.」。

DSC04222

旋開筆蓋,上下層筆舌的構造應是參考自Onoto早期的設計。筆尖刻印「WARRANTED 14CT GOLD」,調性讓人意外的軟彈;由於這個時期日本尚未發展出成熟的筆尖技術,很有可能是由歐美輸入的筆尖。

DSC04226DSC04217DSC04227尾端有著兩段構造,第一段控制日本滴入式的阻墨桿,第二段則藏有精緻的小印章。值得一提的是,這枝筆尾鈕與阻墨桿之間的螺紋方向是正牙,與一般日本滴入式常見的逆牙固定方向相反。由於早期的規格尚未確定,我在拆卸前便有格外小心的準備與觀察。無論是怎麼樣的筆,各位如果遇到不確定的構造也請一定要多加小心。

DSC04232

筆蓋上掛著的東西實際上是一個印泥,能與筆尾的印章搭配使用。這個部分模仿的便是日本傳統的「根付」,能夠固定於和服的腰帶上,吊住下方的物品。

DSC04230
矢立式万年筆也有著其他許多種類型,例如印泥設置在天冠或筆尾的,或是整個筆身包覆在筒中的構造⋯⋯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在今日要找到完整的品相都不容易。玩筆路上,有時總有些意想不到的東西來敲門,雖然心裡對於收筆的方針是用大於藏,但這類既有趣又富歷史意義的東西,即使不實用卻也讓人難以拒絕。關於矢立式万年筆的其他介紹,可以參考中園宏先生所著的〈世界の萬年筆〉P.169,如有發現任何巧合,那絕對是不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