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取・萬年筆博士②自力救濟的維修經驗

無標題

個人覺得,真正的品牌價值應該在於其歷史、文化底蘊給予人精神上的無形滿足,以及對於其產品品質所具備的信心和售後服務等實質層面。來自鳥取的萬年筆博士,在筆友心目中大多有著極為高級的品牌印象,先前也曾介紹過田中晴美職人50週年的紀念筆款,沒想到後續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插曲,稍微改變了我對於這個品牌的想法。

一天夜裡,就在我準備熄燈休息前,房裡的一聲巨響讓我嚇了一跳,如同物品摔落地面,也很像木作家具尚未穩定前熱漲冷縮的聲音。我趕緊起身查看,但四處都沒有發現有任何異狀。於是我繼續往聲音來源處尋找,忽然視線裡的一處景象讓我瞬間清醒過來——靜置在桌面上的博士筆實金防滾環竟然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自裂彈出筆身。我畢竟不是義筆玩家,此情此景確實讓我無比震驚,但卻又比想像中還要平靜許多——我應該沒有任何的不當使用,筆就是在某種自然的作用下自毀了。說起來實金環應聲迸裂的聲音大概沒多少人聽過吧?換個角度想倒也算是某種新鮮而獨特的體驗。收拾好心情以後,再來便要思考後續應該如何維修的問題。 一開始,我對於案況是相當樂觀的:損壞非人為所造成,傷害僅限於金環零件而筆身皆完整;費用部分我預設也許不會太便宜,但這畢竟是相當難得的特殊款式,還是希望能獲得最完善的維修。我想起田中晴美老師傅在某一篇訪談中曾經提到:「筆就是要卯起來用,壞了的話永遠有厲害的職人能夠把它給修好。」,於是我委請友人協助與萬年筆博士詢問維修事宜,沒想到這一問真開了眼界。簡單整理回覆如下:

1.田中晴美所製作的筆款無法維修。
2.建議拔下筆尖重新訂製筆身,報價15萬日幣起跳,交期1年以上。

難聽的話我暫且放在心裡,但我必須說這樣的回覆相當令人遺憾。價格可以談、時間可以等、可能失敗的風險我也都能理解,但直接表明放棄不願意嘗試,那對於自家的產品真的是種不尊重。謹在此提醒各位手上的田中晴美筆款多多珍重,他們此後是有家歸不得了。

無標題

既然此路不通,我只能自力救濟。由於此款紀念筆的金環有打上限量編號,必須得以原件進行修復,我便先請友人協助找到國內頂尖的金工老師傅操刀(應友人要求恕不提供店家資訊),總算在肉眼不易察覺的程度下完成了修復,剩下的難題便是如何將金環套回筆上了。從外觀可以清楚看到,筆身是以木料及硬橡膠拼接而成,但具體是以何種方式進行拼接則不得而知,即使是從筆身內側打光也看不出端倪。細看其木頭紋理,我發現上下二截有很精準的對花處理,考量金環尺寸公差和加工難度等因素,我認為內側並無螺紋構造,而是以堆疊方式進行膠合,但一切終究都只是推測而已。

無標題
無標題

最終我下定決心,賭一口氣就先把筆切成兩半再想辦法吧。為保留木料的完整性,下刀處選在硬橡膠接合部位,因為這是唯一有機會原樣重建的部分。

無標題

切開來以後頓時豁然開朗——內部是以一個硬橡膠管進行兩端木料銜接,中間再以一硬橡膠環的粗細來調節容納金環的凹槽間距,簡單而合理。經過一陣努力之後,這枝田中晴美50週年紀念款式終於修復完成,成為一枝不甚完美但多了故事的筆。

無標題

技藝的養成固然不易,但我個人認為精神層面上的傳承是更加難得。很可惜本次的經驗讓我原本的美好想像有所幻滅,但也對於某些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後再次誠摯地提醒各位,愛惜手上的田中晴美博士筆,因為這些筆如果壞了是回不了家的。

本鄉・H.WORKS ① Quadra

無標題

我喜歡收藏日本不同職人所打造的手工鋼筆,因為各自有不同的故事和設計巧思。其中,有一個名字在手工筆的世界裡也許堪稱為傳說——長谷川晃嗣的全自製鈦金屬筆H.WORKS,自1994年橫空出世以後,短暫活動了一段時間便銷聲匿跡,是我多年以來難以一償的宿願。

偶然得知H.WORKS的復產是疫情前的事情,從那時開始我便密切地關注著他的動向,終於在疫情之後迎來了他的完全復出。「年產量約36枝,只在筆展活動上進行展售,不接受個別訂單。」,對於重度筆友來說也許不算太難取得,但畢竟要趁著活動日程赴日,倒也不是說買就買。然而緣份總是來得突然,在上週五下午開會途中,忽然連續有多通電話響起,原來是友人參加東京筆展,在H.WORKS的攤位前問我要不要拿下一枝。當我以為錯失了機會而感到萬分扼腕時,沒想到友人竟願意隔天再為我多跑一趟會場,實在感激。於是經過了許多年外加3天的等待,我在手工筆收藏上的一步漫長追求終於實現。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H.WORKS的包裝也許是我見過最有個性的——鋁製方盒直接以六根螺絲鎖固,底面以麥克筆手寫和鋼筆配對的編號;打開後便能看見極具存在感的十二面體鈦金屬筆靜臥其中。這款筆名為Qudara,是目前H.WORKS復產後的主力款式;闔蓋長13.5mm、外徑13mm、重量35g,整枝筆除了筆舌為硬橡膠材質,以及部分市購鎖固件外其餘皆由長谷川先生以鈦金屬親製。筆身上的刻字「H.WORKS.HONGO.TOKYO」昭示著其「東京文京區本鄉」的出身地,另外在筆蓋和筆身各自打上配對編號,字體精準而俐落。

無標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H.WORKS的款式在幾次展售活動上都各有不同細節差異,例如本次的筆蓋下緣是類似雙環的視覺設計,天冠則是六角形狀的內凹造型,我覺得這對於定期小批量的製作與販售來說是很聰明的策略。筆夾以2根螺絲固定,曾看過長谷川先生展示其驚人的彈性,材質應該類似眼鏡鏡框的記憶金屬。握位處及尾蓋皆以噴砂方式將表面打霧,在營造視覺深淺差異的同時也帶來觸感上增加摩擦力的實用效果。

無標題
無標題

自製的筆尖同樣為鈦金屬製,寫感屬硬順調性;自製筆舌下方打上與筆身對應的編號,足見其做工之細緻。尾蓋打開後可以看到同樣以鈦金屬製成的上墨尾鈕,就個人手感來推測應該是類似吸墨器的外掛構造,但據說後續都可以再行討論並回廠更改上墨機制,是很特殊的營運模式。

無標題

一個人對於事物的執著究竟能有多深?這個問題每每在見證一些瘋狂的時刻便會在我的心裡浮現。根據書上記載,長谷川先生從小就對各種機構充滿好奇,家裡的物品無所不拆,在入坑鋼筆之後更是拆遍了古今東西各家經典,最終為了追求心目中理想的鋼筆而開始了製筆事業,並以全自製為目標做出了在當時震驚筆界的作品。想像著長谷川先生在其專業正職以外,竟然還有餘力能在工房裡另外開創一番天地,那種逐夢的熱情似乎讓冷冽的金屬筆身透出些許暖意。

無標題

繼上月底台南筆展之後(可惜尚未有時間紀錄),轉眼間2023年竟已開始倒數。在這個工作和健康上都稍微有些坎坷的一年年末,有幸入手一件思慕多年的逸品似乎讓人多了一點振作的勇氣。期許自己能與長谷川先生的精神看齊,在努力應付現實之餘,也能繼續保有探索樂趣上的餘裕。

鳥取・萬年筆博士①田中晴美五十週年紀念

無標題

鳥取,自30年代受吉田璋也先生啟發以來,作為民藝運動的重鎮,至今仍保有活躍的工藝活動。在這個充滿工藝之美的地方,同時也有著享譽國際的手作鋼筆「萬年筆博士」,其特點在於多樣化的款式、天然素材和高級金件可供客戶自由搭配訂製,並且有著非常好的細節處理。在萬年筆博士的網站上有著基本的作品集可作為訂製參考,而訂製者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客製表單上提出特殊的造型需求,因此在網路照片中常常可以看到形貌各異的博士筆,每枝都有不同的個性。然而在2002年時,他們曾經推出一款罕見的特定款式,也就是今天希望分享的這款「田中晴美五十週年紀念」。

田中晴美是萬年筆博士的前代職人,在職59年於2011年10月31日封刀引退,期間也曾獲頒「現代名工」的殊榮。目前,萬年筆博士的製筆工作已交由第三代的山本龍先生。和山本龍較為現代的俐落造型不同,田中晴美的筆款大多較為圓潤、有機,兩者各有擁護者;但就我個人而言則是比較偏好老師傅的手感。我一直希望能夠收藏一枝由田中老師傅所製作的鋼筆,因此這枝為了紀念田中晴美,作為鋼筆職人在萬年筆博士服務了50年所推出的限量筆款,自然成為我心中夢寐以求的標的之一。

無標題

這枝筆整體以俗稱微凹黃檀的Cocobolo所製成,特有的不規則紋理令其有著相當豐富的表情,粗獷而又同時保有細膩。筆蓋上能夠看見細小的英文刻字:

Harumi Tanaka
50th Anniversary
HAKASE

以辨身世。據聞原本的設計曾考慮在筆蓋上加入其他裝飾要素,但最終為了保持「簡單」的設計原則而作罷,甚至也一併取消了筆夾的設計,只留下筆蓋上幽微的曲線,如今看起來實在是正確無比的選擇。

無標題

筆身中段飾以博士筆頗具代表性的14K實金防滾環,上面有著非常優雅的手工鎚目以及此筆特有的限量編號。關於鍛金鎚目,深淺、間距的韻律感其實都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才能夠掌握,以避免顯得匠氣。

無標題

筆尾處漸收的曲線造型可以將筆蓋穩固的套在後方,此一設計也成為後來的定番款式之一。

無標題

關於這枝筆,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便是它特殊的筆盒設計——以整根木頭刨挖而成的筆盒,放眼鋼筆世界也許僅此一家。事實上,我原本入手這枝筆時僅為單筆,後來才又輾轉在網路上找到了與其搭配的盒子,我始終相信緣份會把屬於你的東西召喚而來。

無標題

雖說時間感這回事總是因人而異,但在人類畢竟有限的時間裡,50年的光陰已是何其漫長。若在這漫長的時光裡持續磨練一項技藝,究竟能夠凝煉出什麼樣的結晶,對於常人如我而言也許有些難以領略;於今有幸能將這份田中老師傅給出的答案持握在手,我希望能用更多的時間來細細品味。

PILOT SUPER 500|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在漫長的鋼筆歷史當中,總有一些經典設計能夠被人一眼認出。這些筆款的書寫性能或上墨效率也許未必出眾,但特別的設計卻永遠不減丰采。
Pilot Super 500,是百樂在1959年所推出的Super家系旗艦款式,超大片的嵌入尖有著西華的影子,但在尺寸或外型上都更顯霸氣。Super 500最初有著全黑覆以生漆,以及金蓋黑身的兩種款式,兩者定價皆為5000日圓,並無等級高下之分。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更欣賞全黑款式在筆夾周圍的設計。另外,Super 500也曾小量生產了金蓋灰身的款式,存世極為稀少;我曾在二手市場中看過超過日幣20萬的成交價格,在行家間頗為搶手。

無標題

Super 500的作工就我個人而言其實不算太好——使用的膠料品質不夠扎實、嵌入尖周圍的接縫處也偶爾可見誤差,然而考量當時射出成型的技術也許未臻成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也許不應苛求?

無標題

Super 系列所使用的上墨系統,一般被稱為「開關上墨」,同樣是屬於擠壓墨囊上墨的構造。筆身內有一金屬管,金屬管的上端有一開關構造可以帶動內部的壓片來擠壓墨囊。這個內管個人至今尚未掌握內部構造,據說並不容易維修;使用上建議不要在洗筆時太快速地反覆撥動,以免內部壓片夾到墨囊會導致機構卡死。

無標題

Super 500的墨囊並不容易更換。墨囊被安裝在握位中的一截轉接座上,而轉接座的另一端則固定於筆舌後端。由於這個轉接座被深埋在握位當中,平常並不容易單獨取出,大多時候仍需要從前端將筆舌連同轉接座一起向後推出進行更換。然而Super 500的筆舌安裝頗為穩固,且可能受內部殘墨膠合影響,許多時候其實並不容易維修,稍有不慎更可能折損尖體,是我個人也非常不喜處理的構造。

無標題

雖然Super 500的產期不長,但這樣美麗的形象確實深植人心。1995年百樂推出了限量350枝,定價60000日幣的復刻款式Ultra,雖然上墨機構已經改為現代吸卡構造,但最經典漂亮的筆尖和筆夾造型都是原汁原味。其他小廠家也曾以Super 500為原型,製作出相似的筆款,如上圖中紅色的4622兜木製作所和黑色的ELLIOTT理想萬年筆本舖,都是個人所藏的難得樣本。

無標題

Super 500被部分筆友譽為日本50年代筆王,在我看來確實有那樣的分量,至少在日本筆的歷史中是絕對經典且特別的一款。很高興近期終於將他加入了我的小小收藏行列,豐富了我始終缺乏的戰後百樂一塊。

戰後復甦,PILOT 53R|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歷史上的每一場戰爭,都是屬於全人類的悲劇。在這樣大規模的殘忍、不理性之下,整個社會都連帶受到嚴重的影響。鋼筆在過去作為必要的民生用品,若細究其歷史自然會讀出當時的社會面貌,而這也是我個人在收藏古董筆的過程中最為重視的環節。過去曾介紹過有關日本戰間期鋼筆的概念和玩賞要點,今天要分享的這枝筆則可謂日本戰後鋼筆的代表性作品。

無標題

西元1952年(昭和27年),日本政府放寬了對貴金屬的管制禁令,這象徵了戰後社會的逐漸復甦。1953年,百樂推出號稱傾全廠之力的技術結晶——PILOT 53R;這是日本戰後的第一款金尖鋼筆,某種意義上似乎昭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無標題

PILOT 53R承襲自戰爭期間的49R,有著特別的壓花筆夾(日本筆友似乎稱之為菊座クリップ?),至於上墨系統和色彩的變化則超乎想像的複雜。與現在的產品設計思維不同,過去百樂會在單一筆款型號中,生產各種不同的上墨機構;就目前我所見過的53R而言,便有拉桿的T式、純滴入式的S式、日本滴入式的O式、Plunger的P式、如OMAS老筆幫浦上墨的D式,甚至有COMBO雙用筆存在。顏色方面除各類膠料顏色以外,也有覆以生漆蒔繪的高級款式,或不同金屬材質的搭配。更複雜的是,早年百樂曾在印度、泰國等地設廠,各地所生產的53R筆款也各有不同的設計和筆身刻字。

無標題

像這般複雜的系統,要湊齊各類款式當然不簡單,因此最好的收藏策略便是鎖定當中最為特別、罕見的款式,然後準確的出手。在53R家族中,撇除蒔繪筆款不談,最高級的款式應該就屬全實金和半實金兩款。今天分享的這枝是相當難得的半實金53R,筆蓋、拉桿、中環、尾環等金屬飾件皆為實金打造,每處都有14CT的字樣,極為罕見。在Fountain Pens of Japan一書中曾提及此款式,但也僅有文字上的說明,沒有實物照片。過去我主要的收藏標的雖然都是戰前老筆,但遇上這樣難得的物件也不免眼睛一亮,非常感謝筆友禮讓讓我得以入手。

無標題

不同於戰前鋼筆歷經戰火的自然限量,戰後的鋼筆因為存世量較多,很多款式便不受藏家重視。然而若不限於收藏用途,較為近代的產品受惠於加工技術的進步及設計思維的改變,其實也有著許多獨具巧思的筆款有待筆友們去認識,性能上也更適合投入日常的使用。謹希望藉這枝戰後佳作喚起大家對於戰後鋼筆的興趣,同時也希望世上的戰火能夠早日平息。

Pilot Capless C600MW|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Pilot初代Capless-C600MW^

在現代鋼筆世界中,Pilot的Capless已經是無蓋設計的代名詞,然而早在1930年代,義大利Aurora的Asterope和法國Pullman等筆款都早有著這種「無分離式筆蓋」的類似概念。 這類鋼筆的訴求我想無非是方便單手操作、避免筆蓋遺失等目的,但如何保持筆尖處的氣密而使之不易乾涸則為難點所在。30年代筆款所採用的設計大多為「上掀式」的外蓋;當筆尖推出時機構能頂起外蓋,收回時則將外蓋拉回復位。這樣的設計雖然已經能夠一定程度的克服筆尖乾涸的問題,但在60年代,Pilot的Capless給出了更優雅的答案。

無標題
關閉狀態^
無標題
半開狀態^

1962年,Pilot打造了他們的第一枝「迴轉式」Capless原型筆。不鏽鋼材質的流線筆身,搭配極為複雜的筆尖伸縮機構設計,似乎呼應著人類在那個年代對於太空的狂熱。而其中最獨特的「滑帶式」氣密構造,則展現出了全新時代的工藝設計。當筆尖機構旋出時,開口處一片薄而有彈性的帶狀金屬片構造即會往內滑入,使開口暢通。

無標題
筆尖旋出狀態^

1963年,Pilot推出了商品化的第一彈Capless鋼筆,型號C600MW。筆身以能夠引伸加工的鋁材製成,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表面則以Pilot專利註冊之陽極處理方式——Metaruby,產生了非常漂亮細緻的緞面外觀。

無標題
筆身兩側圓點裝飾^

初期在筆身兩側的點狀裝飾件是白色的,後來因為與西華有商標上的衝突故很快地改為黃色。C600MW的型號編碼中,C是Capless的縮寫,600則為定價日幣6000元的意思;M是陽極工法Metaruby的縮寫,W則代表筆身內的Double卡水收納構造。

無標題
Double卡水收納構造^

這枝筆款中有一個灰色塑料配件,兩端各能夠固定一只當時規格的卡水,讓使用者能夠收納於筆身中增加日常書寫的續航力。這個小配件稍嫌不起眼,如果有筆友有意尋找這款鋼筆,必須特別注意這個配件是否完整。

無標題
筆尾字樣^

這款Capless的筆尾塑膠件常見有灰色和黑色,上面有筆尖尖幅及色號字樣,根據資料更有白色的Prototype存世。1964年,Pilot另外發表了包金版本的C1000GW,是一枝經典華麗的筆款。以這枝鋼筆為基礎,Pilot還在同年度因應東京奧運,發表了限量20枝的蜻蛉塗款式。紅色底漆加上金色紋路,展現了日本傳統工藝和當時工業設計間的完美結合,相當動人。有幸在日本拜見過一次實物,可惜當時和預算有段距離,無緣入手。

無標題
與後繼款式CL-200SW合影^

時至今日,Capless早已發展成相當精彩完整的系統,各種顏色和設計都令人目不暇給。早期的Capless由於耗材規格停產且不易維修,站在實用的角度而言或許已沒有追逐的必要。然而若是對於鋼筆的發展沿革有興趣的話,個人非常推薦去了解一下Capless的款式流變。許多有趣的設計和想法都能看到Pilot的用心,以及日式工業設計中獨有的精巧細膩之處。

スワンA式No.2|日本鋼筆史

無標題

日本國產鋼筆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左右,當時由於日本尚無自製筆尖的能力,因此筆尖大多由英國或是美國輸入,並在當地與筆身組裝後進行販售。在戰前,號稱日筆御三家的廠牌分別為スワン(SWAN)、サンエス(SSS)、パイロット(PILOT),而今天所要介紹的這枝鋼筆便是スワン的早期筆款。

スワン由伊藤農夫雄創立於淺草一帶,剛開始所生產的鋼筆是類似Onoto的款式,筆身上有隻非常漂亮的天鵝刻印,價格則不到同期正版Onoto的一半,頗受好評。由於當時的日本筆尚處於抄襲、模仿的階段,而スワン更是當中特別勇於「致敬」的品牌,不只抄襲了Onoto的Logo樣式乃至廣告標語,更直接使用了Parker的彩帶Logo和Lucky Curve筆舌設計,相當大膽。另外,遠在美國的Mabie&Todd也曾與スワン有過官司纏訟,後來由於スワン所創立的時間早於Mabie&Todd旗下天鵝筆輸入日本的時間而得以繼續經營,但據說當時日本則開始以「本スワン」來稱呼正宗的Mabie&Todd天鵝筆。

無標題

今天所分享的這枝仿Onoto款式,同樣採用雙層硬橡膠筆舌和拔蓋設計。筆身關節處有直紋滾花,與Onoto上常見的方格紋稍有不同,於筆尾和握位後端則有繩索紋裝飾,相當優雅。其中,最漂亮的部分莫過於筆身上清楚的天鵝刻印以及款式字樣:"THE NEW SWAN NON-LEAKABLE FOUNTAIN PEN M.I&Co. A No.2″。

無標題

筆身儲墨構造為日本滴入式,比較特別之處在於尾鈕有一插銷打入固定,與Onoto設計相同,在拆卸前需要先擊出插銷。這樣的設計在日本滴入式鋼筆上偶爾可見,但都是出現於較為早期的筆款,後來便漸漸取消了這項設計。就維修的角度來看,這類百年古董大多脆弱,尤其是早期日本鋼筆的用料並不如歐美筆款一般扎實,在取出插銷的過程其實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基於文化保存的理由我決定保持原狀,不進行拆卸維修。

無標題

スワン的產能龐大,一年能夠生產超過20萬枝鋼筆,攻佔日本60%的鋼筆市場;考量到當時的鋼筆製品大多以手工製成,確實產能驚人。儘管如此,スワン的業績也在戰後逐漸衰退,榮景不再。スワン公司最後曾在1991年時委由Pilot以Pilot Custom (FK-300R-BN)為底,製作了一款外有金銀包覆的外銷筆款,並在筆尖打上SWAN刻印,在那之後便消聲匿跡,再不曾生產以天鵝為名的鋼筆。

一直以來,我非常希望能夠取得一枝スワン的早期筆款,因為我個人尤其喜歡仿Onoto造型的日本鋼筆,對於スワン筆身上的天鵝刻印也頗有好感。如今終於如願以償,讓我得以藉由這枝筆拼湊日本充滿活力的鋼筆歷史。

CARTER PEN|筆廠歷史

無標題

繼上次所分享的Chilton之後,Carter Pen也是另一間較不為筆友們所認識的美國品牌,然而由Carter所生產的鋼筆品質頗佳且花色多變,是國外部分資深筆友所專攻的收藏品牌之一。

1858年
Carter Pen一詞其實為筆友暱稱,該公司正式的名稱應為Carter’s Ink Company,而最早的名稱則稱作William Carter Company,由William Carter於1858年所創立,主要業務為墨水製造。由於生產的墨水品質優良且有多項創新,再加上高超的銷售手段,使得Carter墨水在當時有著很好的成績。Carter公司的歷史相當漫長,中間也曾多次更名,頗為曲折,但因為此處以鋼筆歷史為重點,且容我暫時跳過Carter生產鋼筆前的這段歷史。

1926年
20年代正逢鋼筆的大流行期,Carter也試著開始了自己的鋼筆事業,據說當時投資了頗為可觀的廠房及設備,而在廣告促銷方面,也留下了如“You know the ink, but he knows a good pen.”這樣有趣的廣告台詞,頗有活力。筆夾方面有著特殊的Rocker Spring設計,按壓筆夾上端便會使槓桿作動,而拉桿構造也與一般所見完全不同,可參考我過去的另一篇維修記錄:
[維修]Carter’s Pen 5125 Snap Ring System Repair
Carter的鋼筆主要可分為兩大系列:平頂款式(上圖左1,2,3)以及較為流線的Pearltex(上圖右1),兩者的編碼系統稍有不同。
平頂款式,主要編碼可分為四碼:A B C D,大多可見於筆尾端面。

無標題

A-花色(可能為2碼)
1:Red Polished(硬橡膠)
2:Black Polished(硬橡膠/賽璐珞)
3:Black Chased(硬橡膠)
4:Red-Black Mottled(硬橡膠)
5:Coralite Blue(以下皆為賽璐珞)
6:Turquoise Blue
7:Squirrel Gray
8:(unknown)
9:Coralite Green
10:Coralite Lacquer Red
B-筆身直徑
1:粗
2:中
3:細
C-筆身長度
1:長
2:中
3:短
D-筆尖號數
目前已知為2號到7號。

1929年
Pearltex款式,編碼可分為五碼,後三碼與上述平頂款式相同,前二碼則代表色彩。
11:Pearl o White Pearl
12:Rose Petal
13:Cerulean Blue
14:Wave Green
15:Black Pearl
20:Black & Pearl
最末碼筆尖號數則有到更大的8號尺寸。

Carter的鋼筆事業受大蕭條影響,在30年代之後便草草結束,因此留下的款式和存世的數量都不算太多。對於收藏來說,系統相對單純或許會少了一點款式上的樂趣,但偶爾遇上特殊的花色或是大號尺寸出現都令人相當興奮。另外,由於Carter作為墨水製造公司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頗多有趣的文具週邊產品都是收藏時候可以稍微涉略的標的。

CHILTON|筆廠歷史

近日,由於決心推廣骨董鋼筆的玩賞樂趣,開始以系統性的方式來重新整理各種資料,在一邊溫習知識的同時,也希望能提供給新入坑的朋友一點參考的方向。這些資料僅為個人目前所知,日後隨時都可能更新或更正,還請各位不吝給予指教。
Chilton是我個人非常有好感的品牌,也是美國鋼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家小規模筆廠,我認為作為筆廠歷史系列的第一篇是很合適的選擇。

1923年
Chilton創立於Boston, Massachusetts,創辦人為Seth Chilton Croker,而Seth Chilton Croker的父親即為Croker筆廠的創辦人。Croker過去以Blow Filler聞名,之後則由Chilton改良為Pneumatic Filler。Pneumatic Filler是一種特殊的上墨構造,筆尾有一氣孔,另外可自筆身向後拉出一內管。上墨時,將內管向後拉到底並以手指覆蓋氣孔後壓回,筆身內的空氣柱由於受手指密閉而產生壓力變化,此時便會壓縮筆身內的墨囊並於墨囊回彈時吸墨。
早期的Chilton,內管直接與筆身前段相連,因此在拉動時準確來說是拉動筆身後半截。這樣的設計使早期Chilton的螺紋較一般筆款落在更後面的位置,在視覺上筆蓋會比其他品牌來的長很多。而機構經久較為鬆動以後,則容易在書寫時導致握位位移的現象,在實用性上稍微不便。後來的Chilton便將內管改為由筆身後方的尾鈕帶動,在使用上舒適許多。
Chilton一開始以純黑硬橡膠及紅木紋硬橡膠製作鋼筆,另外有包覆蛇、蜥蜴、大象、鴕鳥等動物皮革的款式,保存並不容易,因此現在在二手市場上不容易見到,價格也多高昂。

1926年
(有一說為此時開始遷廠至Long Island。)
Chilton開始以賽璐珞製作鋼筆,Chilton的花色相當多變,目前查找到的資料大致如下:
Black/Jade/Turquoise/Black and Bronze/Pearl and Blac/Cream and Bronze/
Black Veined Pearl/Clown(Harlequin)/Green and Black Marble/Chartreuse/
Black and Burgundy/Starry Night/Quartz/Egg Drop/Burgundy and Black Vein…..
其中,Clown是藏家們特別喜歡的花色之一。

1930年
第二代Pneumatic Filler問世,即前文所提到之新設計。這樣的改變讓Chilton的筆蓋、筆身比例變得與一般鋼筆較為接近。

1935年
Chilton的經典筆款Wing-flow上市。Wing-flow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筆尖背面兩側有向內彎折的凸緣,會與筆舌相互固定,這讓筆尖筆舌之間的裝配更為確實且穩定。Wing-flow還有另一大特點為其獨特的金屬飾條,在筆身上會有多種不同紋樣的排列,或鑲嵌筆主指定的文字。Wing-flow的顏色也有多種不同,常見為黑色,另有酒紅、深藍、櫻桃紅,甚至大理石紋賽璐珞等花色,除了黑色之外都頗為罕見。(Wing-flow亦曾見包金筆款,可能為客製品。)

1937年
Wing-flow推出George VI Set來紀念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特徵是酒紅筆身上有王冠鑲嵌,非常罕見。

1939年
Chilton再次搬遷至Summit, New Jersey。由於長年的不擅宣傳,以及歷經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後,Chilton此時已經相當衰弱。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Chilton發佈了最後經典-俗稱金羽的Golden Quill筆款。

無標題

Golden Quill的外型頗為流線,符合當時時代審美觀。或許因為產量稀少,如今相當罕見,是Chilton收藏中的Grail Pen之一。

無標題

Golden Quill的特色在於其羽毛狀的筆夾和筆頂金屬飾條,於筆蓋另一側則有供刻字之盾牌狀飾板。

無標題

Golden Quill的握位為半透明設計,可作觀墨用途。筆尖與Wing-flow有類似的反折凸緣設計,刻印則為一羽毛符號,相當別緻。

無標題

Pneumatic機構為後期設計,即內管從筆身後拉出的設計。值得注意的是,一般Chilton鋼筆的內管拉出大多呈銀色,Golden Quill的金色內管應該是採用了不同成分的金屬,猜測是Cost Down之後的結果。

1941年
Chilton於1941年終於停止營業。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裡,Chilton推出了一款名為Chiltonian的鋼筆,雖然搭配鋼尖但因為存世稀少,如今也有不凡的身價。值得一提的是,在Chiltonian上所使用的Pneumatic機構據說並無氣孔設計,由於不曾見過實物我無法確定是否與西華的Touch Down為同樣的設計。Chiltonian另外還有更稀有的拉桿上墨款式,雖然是Cost Down之下的次級產物,如今卻是稀世罕見的寶物。

Chilton的外觀美學於當時雖然不受市場親睞,但其獨到的上墨構造和優良做工至今仍為筆友津津樂道。另外,Chilton在花色、筆款斷代等方面都頗有變化,絕對能滿足收藏時的樂趣。拜銷售不利所賜,Chilton存世的數量遠遠少於主流品牌,也因此使各種筆款都有不錯的收藏價值,個人認為是玩賞骨董筆的過程中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

Pen Reuse開張

20210111

在上一篇文中曾經提到,希望今年能夠妥善利用時間,在空閑時間裡經營鋼筆維修服務,以及推廣古董筆的玩賞樂趣。於是,一直在腦中醞釀的想法終於實踐,我在FB上獨立開啟了另一個專頁:Pen Reuse (連結於新分頁中開啟)。

Pen Reuse—意在重新再利用。鋼筆一百多年歷史以來,曾經是劃時代的新發明,也曾經因為原子筆的問世而被時代所淘汰。然而,鋼筆在某些人們心中始終有著一份特殊的意義—我們用它來簽署人生中不同階段的重要文件、紀錄瑣碎日常,甚至以書信傳遞情感,更有一群人以收藏鋼筆為樂,討論著不同時代中筆款的流變而單純感到快樂。在這樣的文化樣態中,我個人覺得古董筆的存在尤其珍貴,因為人們能夠透過這些老筆一窺歷史的縮影,舉凡材料科學的演進、社會審美觀的變遷、工業技術的成熟,甚至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所帶來的衝擊……

雖說古董筆珍貴,但事實上要取得這些寶物一點都不困難。無論是國內外的網拍市場,甚至週末的古物跳蚤市集都有機會尋寶。這些收穫的價值有時不易評斷,畢竟每枝筆都有故事能被述說,如果站在玩賞古董筆的角度上自然物以稀為貴,但若站在單純感受時代的角度上則每枝都是自然限量。因此,如果能夠擁有基礎的知識來認識手上的鋼筆,了解它究竟在歷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相信能夠帶來更多的樂趣。

然而,在玩賞古董筆的過程中,除了系統性知識的培養以外,「維修保養」這件事情絕對是更讓筆友們卻步的。與現代大量製造的鋼筆不同,古董筆大多有著更複雜的機構與有壽命的耗材,需要定期維修保養。而更糟糕的是情況是,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的筆款卻有著不容易修復的硬傷,種種風險都是筆友們不願踏入古董筆世界的阻礙。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鼓起勇氣接觸古董筆,便直接購入了一枝經典的銀環149(即1950年代的初代149),但當時因為我的見識不足,不了解望遠鏡活塞的運作方式而導致機構故障……儘管最後恢復正常,還是在驚恐之餘認賠售出,種下了對古董筆的恐懼與誤會。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在玩筆路上接觸了古董筆的維修,我才慢慢認識到各種不同機構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正確的維修保養。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大部分被棄置的古董筆都仍然是可以被修復並投入日常使用的。

前陣子和筆界前輩聊天,我們討論到台灣市場其實並非不能接受古董筆,只是缺乏有系統的入門知識以及後續維修的服務。古董筆的熱潮在過去老筆新樂園林建志大哥的努力下可見一斑,那時很明顯的有更多人敢於投入古董筆的收藏玩賞。因此,我很希望能夠利用這個新開設的頁面,盡自己所能的拋磚引玉,讓古董筆的討論再度熱絡起來。

開設Pen Reuse的用意是希望增加對話的可能,畢竟Blog的更新速度還是比較慢的。本站Akashic將繼續用作個人日常收藏的分享,以及長篇資料的整合。Pen Reuse則用來快速分享維修進度和入門知識,還請多多指教。

以上報告。

若後續有維修需求,歡迎私訊至Pen Reuse或email至:penreuse@gmail.com,感謝。